冰箱是夏日里的“救赎”,能使食物保持原有的味道,也能让我们喝到冰凉的饮料和冰淇淋,能解暑又能降温。
孩子们暑假闲在家里,最喜欢的就是翻冰箱找东西吃啦,也喜欢把自己爱吃的食物放在冰箱里,但这都是有讲究的,不然可能会发生危险,家长千万不能大意。
我暑假回了老家一趟,才5岁的小侄子偷偷地“干起了坏事”,他准备把几瓶罐装可乐放到冰箱冰冻,幸亏我发现得及时,马上阻止了,不然真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可乐冰冻后可能是个“炸弹”,孩子打开后容易受伤。
(一)
开可乐居然发生爆炸,男孩脸上缝了38针
之前在上海嘉定,一个男孩将一听可乐放进了冰箱的冷冻室,原本只是想喝下冰镇的可乐,会更清凉。
他满心期待地打开冰箱门,拿出可乐准备打开时,意外突然发生——可乐竟然在开启的瞬间爆炸了,棕色的液体喷了他一脸。
更不幸的是,易拉罐的金属拉环在爆炸的冲击力下,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片,直接穿透了男孩的腮帮。
男孩剧痛,流了好多血,他医院,经过医生的救治,最终在脸上缝了38针,他才得以脱离危险。
虽然最后他生命保住了,但可能以后脸上会留下永久留疤,算是毁容了,除了整容,孩子的面容很难恢复正常。
因为冰冻可乐受伤的,当然不止这一个男孩!
有个长沙的伢子,在暑假时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瓶装可乐准备喝时,不小心将可乐瓶掉在地上。
当他开可乐的时候,可乐瓶突然炸裂,导致他左手虎口处被炸开一条口子,左手拇指发生骨折。
这可真受罪呀,医院救治,经过手术和石膏固定,后面好长一段时间他才慢慢康复。
所以夏天给孩子吃冰箱里的东西,家长不能大意,要提前告诉孩子把可乐冰冻到底有多危险。
(二)
可乐放冰冻层为什么容易爆炸
一、可乐会发生物理性的变化
①体积膨胀:当可乐等碳酸饮料被放入冰冻层后,其中的液体会开始结冰。
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增大,大约会增加11%(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这种体积的增大对罐体或瓶体产生了额外的压力。
②气体溢出与压力增加:可乐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冻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会降低,导致气体逐渐从液体中析出。
这些析出的气体被困在有限的罐体或瓶体内,使得内部压力不断升高。
二、温差会引起可乐的热胀冷缩
如果咱们把冷冻的可乐从冷冻室(通常温度低于-18℃),迅速拿到室温环境(如20℃以上),特别是夏天,经常38-39度,可想而知这种巨大的温差,会导致罐体或瓶体材料迅速受热膨胀。
同时,罐内原本因冷冻而高压的气体,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急剧膨胀。
这种双重膨胀效应,极大地增加了罐体或瓶体爆炸的风险。
三、开启可乐的瞬间,压力会一股脑地释放
在冷冻可乐罐体或瓶体内部压力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打开瓶盖或拉环,罐内的高压气体会瞬间释放。
这种快速的压力释放过程可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导致罐体或瓶体破裂甚至爆炸。
四、可乐包装材料大多承受不了巨大的冲击力
可乐等碳酸饮料的包装材料(如金属罐、玻璃瓶等),虽然具有一定的耐压性,但在极端条件下(如内部压力过高、温差过大等),也可能无法承受而破裂或爆炸。
所以,咱们家长要反复嘱咐孩子:不要将这些饮料放入冰箱冷冻室进行冷冻,想喝冰的放冷藏室就行了。
当然除了可乐,有些东西放在冰箱也是有一些危险的,建议家长和孩子都提前了解,以免发生意外。
(三)
冰箱里放这些东西,很危险
1.各种碳酸类液体和啤酒
原因跟上面科普的可乐是一样的,只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啤酒,冰冻后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开启后就有可能会引发爆炸。
像雪碧、美年达、脉动、芬达、七喜等碳酸饮料,含气果汁茶饮料、含气型运动饮料,以及啤酒等填充二氧化碳的饮料,都不能放在冰箱的冰冻层。
特别是啤酒瓶是用玻璃做的,这一爆炸可是相当危险的。
2.自酿酒和其他发酵食品
自酿酒和其他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如果容器密闭且放置在冰箱内,特别是放冰冻层,随着气体的积累,容器内压力会不断增大,最终可能引发爆炸。
比如自制葡萄酒、自制酸奶等,最别冰冻,特别是用玻璃瓶装的东西,有可能会危险,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
3、干冰别放冰冻层。
干冰在冷冻室的温度下会挥发,释放出比固体干冰大多倍的二氧化碳,如果将它放在密闭的环境中,会产生极大的压力,最终导致爆炸。
有位女士买了一盒带有干冰的冰激凌蛋糕,放到冰箱里,谁料蛋糕没吃成,冰箱门却被炸掉了。幸亏人没在附近,不然就要受伤了。
像很多冷冻的东西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放干冰,咱们千万别一起放冷冻层了,建议立即检查冰箱。
4.其他易膨胀或易产生气体的物品
像辣椒酱等罐装食品,在发酵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大量气体,如果放在冷冻室,再拿出来,热胀冷缩,也容易增加爆炸风险。
总之,上面四样东西,咱们要尽量避免放进冰箱,特别是冷冻室。
安全无小事,冰箱里放物品也是有讲究的,家长和孩子都不能大意!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记得收藏下来,并照做哦!
互动话题:你有在冰箱放过这些东西吗?
#图文新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