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凉山州德昌县城南14公里处的巴洞乡前进村2社境内的鱼洞寺旁,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四面八方的客人沐浴着新春的气息,扶老携幼,兴冲冲地到这里来赶“草坝场”,给这个村庄添了不少热闹。
每年正月十五,四面八方的客人到“鱼洞寺”旁来赶“草坝场”
据传,建于明正德年间的鱼洞寺,共有4个大殿。寺旁罗汉松、云南松、青㭎等林木茂密,有些树子三四个人合围都围不拢。还有成片金竹林和寺前那个不大不小的“海子”。这里风景十分清幽,寺内香火也旺盛。光绪六年,寺前建了座“字库塔”。据《德昌县志》记载,“鱼洞寺”旧时被列为邛都六景之一,以“鱼洞安祥”而名声在外。
鱼洞寺前,龙灯队欢快舞起
每年正月十五,到鱼洞寺进香游玩者众多,因之形成了“期市”,每年一次的“草坝场”也由此而得名。“草坝场”吸引了西昌、会理、攀枝花等地的客商每年都如期前来赶场,也成了安宁河谷展示农耕文化的集中点。
龙腾盛世
“只有赶了‘草坝场’才晓得过年是啥子味道喽!”赶过草坝场的人总是这样感叹。虽说每年这天上万人在游动有点挤,可挤得有理挤得人人心花怒放。头顶暧阳,足踩带有露珠、冒着水气的绒草,扑面而来的是油菜花和田野叫不上名来的花香,沁人心脾。
在春天的暖阳中品尝美味的乡间小吃
“草坝场”边的村民们每年也不失时机地在油菜田边、自家门前的小空地头安一张两张桌子,摆上凉粉、冰粉等小吃,让赶场的城里人、乡下人甩掉平常的“高雅”,和上春风顺着春意,挤坐在一起享用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带有泥土芬芳的乡间小吃。
丰富的物品供客人精挑细选
“草坝场”的重头戏还在于它的农资交易。“城里人买菜板乡下人买犁头”,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一天,四面八方的汉族、彝族、傈僳族群众欢聚在一起,把自家最好、最得意的农副产品摆上场来,让乡邻夸奖、诱客人购买。什么野花、圆根酸菜、干花椒、木姜子、中草药等令人目不暇接,叫你一时不晓得先买哪样。耙、镰刀、锄头、水车、石磨、棒槌、水桶、扁担、簸箕、筲箕……这些独具特色的农具是川南安宁河谷农耕文化的一个侧影。
背上山货来赶草坝场的傈僳族妇女
“我可以用这个背篼换你那点酸菜不……”“草坝场”上随时都可以听到古老的以物换物的“生意”方式。要不了半天功夫,竹编、铧口、钉耙、锄头等在人们用钱买用物换中,渐渐被拿空。
田野边的“草坝场”非常接地气
赶场的人们大饱口福眼福后,不经意间已是夕阳西下。大家似乎兴犹未尽,迟迟不肯离去。可还是忘不了来年的春耕生产,乐呵呵把刚精心挑选好的各种农具扛起,三五几个邀约回家,企盼来年有好收成,再把好心情带到“草坝场”来!
-THEEND-
杨国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