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桔灯网
7月30-31日第三届东方分子诊断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学术会议聚焦肿瘤、感染、遗传病和药物基因组等,注重传播最新前沿分子检测技术的转化及应用探索。
31日,由同济医院孙奋勇教授主讲,医院侯英勇教授主持,主题为“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专题学术会如期举行,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方便、依从性更高的新方法。
孙教授对结直肠癌的现状及特点、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检测的依从性、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及应用等方面做了精彩全面的分享,侯主任给予了充分的点评和肯定。
结直肠癌发病现状及特点
放眼我国乃至全球范围,结直肠癌(CRC)均属高发癌症,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持续上升并年轻化的趋势。我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2.2%,仅次于肺癌及乳腺癌,死亡率达9.5%,均高于世界水平。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发展历程缓慢,容易被忽略,我国80%左右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相对于早期患者,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仅为10.4%,结直肠癌的预防刻不容缓。
如何提高我国人群结直肠癌检测的依从性
早筛查早检测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见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潜血试验。
肠镜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对于高风险人群是推荐的筛查方法,但肠镜对进展期腺瘤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病变检出率受肠道准备情况,内镜操作技术,内镜医师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此外,结肠镜检查存在侵入性,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不佳等不足。粪便隐血试验是结直肠癌无创检测常用手段之一,但在敏感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提升结直肠癌检测的参与率和依从性,临床亟需一种更为简单、方便的结直肠癌检测方法,将人群进行精准的有效分层检查,在充分浓缩的高危人群中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人群检查策略。近年来随着PCR等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应运而生。最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显示,血液Septin9甲基化检测具有无创,取样方便,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是受试者的首选。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