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成为热门话题。
实际上从年开始,我国雪糕类单品价格就一直在上涨,均价增长了%-%。
音频:“高端雪糕”成本仅占20%,为什么还越卖越贵?04:04来自东东议商在此期间各品牌陆续上市的新品,普标采取高定价的策略。甚至茅台、恒顺醋业、五菱宏光都跨界做起冰品。
敢于高定价,自然是因为市场和消费者会接受。
年,我国冰激凌/雪糕市场规模到达亿元,排在世界第一。
那么,雪糕的涨价真是因为成本增加了吗?
对于低价雪糕来讲,确实有一定影响。
数据显示,年至年,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约80%。
今年由于受俄乌形势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更是疯涨,处于供应链末端的雪糕自然不会例外。
同时还要面对合规成本、仓储、冷链、租金、人工等成本的普遍上涨。
很多品牌的低价产品没有太大涨幅,是由于以前积累的知名度和渠道是成熟的,还能勉强保持一定利润。
但想推广新的雪糕品牌,就要面对蒙牛、伊利等大品牌,低价策略卷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需要在细分市场下功夫,近年消费升级自然是最好的理由,打破消费者对雪糕只值“几元钱”的印象。
这点和精酿啤酒的策略十分相似,相关阅读:2元啤酒,和20元啤酒有何区别?喝精酿“有品味”吗?用高定价来创造出足够的利润空间,才能用持续不断的营销投入来传播品牌价值和理念。
拿捏住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用巨大流量促使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刷屏。
把日常消费品卖出高价,从十年前的煎饼,到此后的奶茶、无糖饮料、芝士蛋糕、烘焙等品类层出不穷。
那么雪糕要往高定价,多少钱更适合呢?
既然是想普通雪糕区别开,就没必要参考过去雪糕的定价了,可以跨品类对标精品咖啡和奶茶等。
经过价格上线的试探,刨除割韭菜的30元以上产品,10-20元价格最为理想,尽可能覆盖最大限度的消费人群。
对于部分消费力强、喜欢尝鲜的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区间不是问题。
高端冰激凌的代工显示,生产成本普遍在售价的20%左右。
每根大概3元左右,售价却是出厂价五倍以上。
高端雪糕营收链条可概括为:20%代工厂、30%品牌方、30%给渠道、20%零售端。
而高端雪糕界最著名的“刺客代表”,可能就是钟薛高了。
钟薛高成立于年,并从年开始连续三年成为天猫冰激凌品类销量第一。
受到资本青睐的钟薛高,相继完成三轮融资后估值在6.4亿美元左右。业绩方面也十分可观,年收入同比增长%,达到8亿元。
之所以消费者感觉背“刺”,很大原因是因为钟薛高线下销售模式。
在大多数超市中,往往与其他雪糕放在同一个大冰柜里,很容易出现“拿的时候不注意,结账的时候会哭泣”的情况。
于是钟薛高成了消费者的情绪出口。
当然,钟薛高其实也尝试过建立自己的专有渠道,只是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最终选择放弃了。
那么钟薛高会成为最后的输家吗?
原本钟薛高更像是个“网红”雪糕品牌。
等质监局调查结果公布后,如果钟薛高没有违规情况,就会一举坐实国产高端雪糕第一品牌的位置。
雪糕作为普通消费品,企业就是拥有绝对定价权。
至于很多人担心,觉得高价雪糕会搅乱价格体系,挤压低价雪糕空间。
如果消费者不买单,品牌方再怎么强推也是无效的对吧。
毕竟被品牌和资本忽悠的城市白领们,从被鼓吹的消费升级,也开始学会捂紧钱包去拥抱蜜雪冰城了是吧。
最后,欢迎留下你的观点,留言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