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引用的医疗文档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预估临床结果,防止或延缓对靶向药(TKIs)耐药,及时设计有效方案”。
这是我认为迄今为止比较经典的一篇和肺癌靶向药相关的医疗文档,欣赏这篇研究文档的原因是因为:1)第一次把癌负荷(转移状态)+靶向耐药后肺部原发进展状态共同结合起来分析靶向耐药期长短,非常契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病友实战所发生的情况;2)研究病患主要来自韩国和中国,更符合东亚人种特点;3)数据没有这么乐观,很契合实际,没有夸大嫌疑,也没有哗众取宠;4)出发点不错,主要想给临床医生设计治疗方案参考。
几年前我也认为肺癌靶向耐药期预估因素包括基因类型、突变丰度、性别、肿瘤类型、恶性程度、KI67分析、第一个月服用靶向原发肿瘤缩小程度,,,,,,等等,曾经一度陷入“综合分析迷乱症”找不到方向,结果发现这篇文档后茅塞顿开,解答了我多年的疑问,然后预估靶向药耐药期一切就显得轻松多了,最重要的是很契合实战发生的情况。
这篇研究文档不单可以帮助主流分析靶向药耐药期和延缓耐药的思路,更证明了国内肺癌草根靶向轮换系统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的思考,远远领先于传统的思考方式,因为21靶向轮换系统很早就包含了延缓耐药流程(轻松下,21靶向轮换系统已在申请靶想应用专力,未经许可模仿21靶向轮换应用方法属于清泉):
晚期肺癌患者一旦开始靶向治疗,打好第一仗(延缓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的耐药期)尤为关键!这篇关于尽早预估靶向药耐药期的思考,无疑将成为未来预估靶向药耐药的重要参考,无论文章摘录的海外珍贵的医疗研究档案还是我们国内无数肺癌草根实战经验的汇总,都在战略上“大同”又略存“小异”。
我们希望一旦开始使用靶向战略用药,就应该及时分析和预估耐药期时段的最大可能性,尽早及时做出正确的抗癌战略(尽早拟定:靶向轮换+肿瘤微环境改善战略)。见前篇《实战(典藏):靶向轮换系统解析》。
01
癌负荷和服药后原发肿瘤的进展状态对于分析靶向药耐药很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病例的80%,以晚期肺癌居多,5年生存率20%。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引入,NSCLC的临床进程和生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那些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患者来说,与细胞毒性化疗相比,TKIS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EGFR-TKI(你可以理解为肺癌EGFR突变的靶向药)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程有很大差异,这是EGFR-TKI治疗成功的一个障碍。从靶向药治疗开始到临床进展的中间时间间隔约为9-10个月,但从2至73个月不等,甚至EGFR突变(18-21突变)的患者中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即使很幸运的检查出18、19和21突变,2-7个月内靶向失败或者耐药,一点也不惊讶)。
所以EGFR激活突变的识别本身(包含突变丰度)并不足以预测靶向药的治疗反应或预后。易瑞沙和特罗凯的平均耐药期8-10个月并不适用晚期EGFR突变患者耐药期的预估,过往分析没有考虑到基础肿瘤负荷的临床特征、进展模式或原发肿瘤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些变量的作用或相互作用仍不清楚。我们将这些临床因素再度分析,以评估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EGFR突变的靶向药)治疗的临床预测因素,以帮助临床医生预测生存结果,及时制定防止或延缓对靶向药(TKIs)的耐药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