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德州街道泸塘六社,举目望去,田间的稻禾及膝高,绿油油的,没有一丝杂色,像是铺在大地上的绿地毯。
这便是袁隆平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百亩片德昌示范点。75岁的郭守斌是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攻关团队成员、农技推广研究员和德昌基地技术总负责人,连续三年奔走在这片田野中。
在这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不断创新,改进水稻性状,把超级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18吨(亩产公斤)当作不懈追求的目标。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百亩片德昌示范区
从播种到收割技术指导全覆盖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安宁河流域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约万亩,德昌县水稻种植面积近10万亩。核心百亩片海拔公尺左右,安宁河水自流灌溉,低纬度、高海拔,属于超级稻高产攻关的最适宜区域。
年初,受袁隆平院士委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到德昌县考察,经共同实地考察、选址,落实德州镇泸塘村六社为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百亩片,实施杂交稻百亩片超高产栽培项目。
从那时开始,郭守斌每个月都会来德昌两三次,编制德昌基地百亩片技术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并全程组织实施技术方案。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攻关团队成员郭守斌和德昌基地负责人欧阳朝晖查看幼穗的生育进程
在郭守斌团队以及德昌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和泸塘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年,德昌基地种植面积.46亩,实际收打测产平均亩产达.3公斤,初步实现了小面积18吨/公顷的产量目标。
年选育的杂交稻“超优千号(湘两优)”种植面积.2亩,经田间现场考察,专家组按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方法的规定,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攻关片平均稻谷产量为.2公斤/亩,未能实现百亩片亩产公斤的世界水稻最高产记录。
如今,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仍然坚守在这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不断创新,继续改进水稻的性状,把超级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18吨(亩产公斤)当作不懈追求的目标。
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在川栽种
年是德昌县承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超高产攻关示范研究点的第三年。
由于今年种子到德昌的时间比往年要晚一些。4月26日,郭守斌老师带领团队人员与德昌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从浸种、药剂拌种、整地开厢、播散种子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后覆膜灌水,一丝不苟直至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5月26到30日,水稻大田移栽完成。经过前期的辛苦努力,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生长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看到郭守斌的时候,他正忙碌着和农技员一起为农户分配肥料,并不时叮嘱农户,“不要撒在叶子,要撒在大行里。”
农户在田间施肥
郭守斌和德昌基地负责人欧阳朝晖一起到田间,认真查看水稻长势长相。他们拔出一株禾苗,并把叶子一片一片地剥下来,用放大镜看幼穗的生育进程。
欧阳朝晖说:“正确的施肥有助于稻谷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你看那些发病严重的田块就是任意加大施肥量,不仅浪费而且还造成病害的大发生。要想实现超级水稻的超高产,必须要有严格的、科学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来源于多年的摸索,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
查看幼穗的生育进程
用放大镜查看幼穗的生育进程
“袁隆平院士说,水稻高产的地方,需要符合四个条件:良种、良田、良法、良态,这些德昌都符合。”郭守斌微笑着说,“这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第一次在四川栽种,虽然移栽时间比常规移栽晚40天,但我们还是挺有信心的。”
据悉,凉山州德昌县示范点海拔在米左右,安宁河水自流灌溉,这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突破“百亩片亩产公斤”挑战的示范点之一。
供稿:德昌县文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