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某肿瘤患者要进行化疗,了解到化疗是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关于化疗的目的、化疗有几种类型、化疗到底要做几次等问题我们却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肿瘤的化疗。
什么是化疗?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生物治疗一起并称癌症的四大治疗手段。单用或者与其他方法联用,化疗目前能治愈某些肿瘤:睾丸癌、白血病、绒毛膜癌、霍奇金病的许多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某些卵巢癌等。
肿瘤化疗的目的理论上癌细胞是以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再分裂成四个的方式增殖。如上图所示,当单个癌细胞进行30次有丝分裂时,其细胞数目已经增加到个。通常一个肿瘤细胞的肿瘤是10-9g左右,而临床上能够检测到的早期肿瘤,其大小大约就是1g左右,而这至少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临床上所说的早期肿瘤的癌细胞其实已经进行了30次的有丝分裂。如果没有对早期癌加以治疗的话,早期肿瘤只要再进行10次的细胞分裂,则可以到达1kg(个细胞)。因此,需要通过化疗的手段来阻止肿瘤细胞的持续分裂,防止其形成致命的肿瘤。
肿瘤的化疗根据目的分成六种类型:1、前导性化疗(也称新辅助化疗);2、辅助性化疗;3、拯救性化疗;4、缓和性化疗;5、主要性化疗;6、同步性化疗。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下这六种化疗类型。
一、前导性化疗/新辅助化疗
前导性化疗/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它有三个目的:(1)减少局部肿瘤体积,使手术更加容易;(2)减少远处转移;(3)评估肿瘤化疗的反应。前导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要给几次呢?应该视最初的肿瘤情况而定:
二、辅助性化疗
在身体的肿瘤进行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之后应用化疗,称为辅助性化疗。或许有人会问:手术都已经把所有肿瘤和淋巴结都切除了,为什么还要化疗呢?这是因为肿瘤患者常常在术后的半年左右发生局部或者远处的复发或转移,这些复发或转移往往不是新生的肿瘤细胞,因为从0个癌细胞长到1cm的肿瘤,至少需要10年,这些一两年内就复发的肿瘤一定是手术时就已经存在的,因为数量太少而无法检测,称为“微小转移”。因此我们要在手术后给予化疗,以求能够消除这些“微小转移”。当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后,此时临床上虽然看不到肿瘤的存在,但只是看不到1cm左右的肿瘤(个肿瘤细胞),不表示癌细胞完全消失,所以辅助化疗的目标,至少要从个左右的肿瘤细胞,消灭到个左右的肿瘤细胞,剩下的就交给免疫系统处理(研究显示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大约~个的肿瘤细胞)。如下图所示:
所以辅助性化疗理论上至少要4个疗程。但是由于癌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异质性很高,而且药物到达肿瘤部位也不能完全按照理论进行,所以一般临床上都设定为6个疗程。
三、拯救性化疗
在一线治疗失败后,进行补救性化疗就称为“拯救性化疗”。拯救性化疗的疗程次数一般根据病人的反应而定。
四、缓和性化疗
如果病人发生了转移,那么我们一般认为病人比较难治愈,此时为了缓解病人症状而进行的化疗,就称为缓和性化疗,具体疗程次数如下图所示:
五、主要性化疗
就是以化疗为主要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及某些实体肿瘤(如生殖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都是以化疗作为根治性治疗。其化疗方案和次数取决于疾病种类。
六、同步性化疗
也就是同步性放化疗(CCRT),同步性化疗的目的取决于放疗的目的,如果放疗的目的是“前导性”,那化疗目的就是“前导性”的;如果放疗的目的是“辅助性”,那化疗目的就是“辅助性”的。具体化疗次数参见“前导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
参考资料:
1.廖继鼎.临床肿瘤学[M].合记图书出版社
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