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化疗 > 化疗诊断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眩晕医案一则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眩晕医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2-3-5 21:19:36   点击数: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qiuyi.cn/yykytbdf/dongtai/3849.html

张某某,男,52岁。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头晕1月余。

病史: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时时昏沉,不能自止。近来头晕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故来求诊。辰下:头晕,伴昏沉,恶心,多梦,耳鸣,气短,偶有泛酸,舌尖红苔白厚,脉沉。

处方:补气通络方加减。

黄芪40g葛根20g薏苡仁20g

牡蛎30g天麻12g山楂20g

谷、麦芽各12g炒枣仁15g陈皮12g

鸡血藤20g乌贼骨20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年11月17日):患者诉眩晕较前缓解,昏沉感减轻,仍偶有头晕、耳鸣、多梦、胃中不适,舌尖红苔黄,脉沉。方已对证,上方加柏子仁15g、远志12g,七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年11月24日):患者诉服药后头晕大有缓解,偶感昏沉,有口干,舌尖红黄,脉沉。继续改善,二诊方加鳖甲20g。

四诊(年12月1日):患者诉药后头晕发作次数减少,自觉无其他不适,故守方续进14剂,巩固疗效,并嘱患者坚持守方调治。

两月后电话随访,知眩晕未再发,病得痊愈。

按语:眩晕,《内经》载之为“眩冒”、“眩仆”,唐·王冰注《内经》曰:“眩,谓目眩,视如转也”。该病病位在脑,与肝、肾、脾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中常见于高血压、颈椎病等疾病。

本案患者年过六八,“阳气衰竭于上”,脑窍失养,故见头晕;气虚则运化无力,津液停聚而成痰湿,湿性重浊,故见昏沉;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气机失调,故见恶心、泛酸;气血不足,血虚致心神失所养,故见失眠、多梦;肾开窍于两耳,肾气亏虚,耳窍失养,故见耳鸣;阳气亏虚,故见气短。观其舌脉,四诊合参,本案主机当责之气虚络瘀、湿浊中阻之证。

吾师以补气活血通络、化湿降浊为大法,方投补气通络方加减。此方为师门所传方,方中黄芪补脾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清阳自升,脑窍得养;葛根其性向上,升清气,清气上升则湿浊降;薏苡仁清利湿浊,健脾益气;天麻味甘平,善于平肝熄风,是治疗眩晕的要药;牡蛎重镇安神,炒枣仁养血安神,两药合用共奏宁心安神之功;鸡血藤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乌贼骨制酸止痛;加谷芽、麦芽、陈皮可健脾益气消食,固护中焦;山楂既可健脾益胃,又可助鸡血藤行血散瘀。诸药合用,气充血行,湿浊得降,清阳得升,眩晕即止。

二诊时,患者诉症状缓解,仍偶有头晕,多梦,耳鸣,恐服药时间过短,未达药效,故继续守方治疗,加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三诊时患者诉药后头昏沉大有缓解,出现口干,结合舌脉,虑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所致,加鳖甲滋阴潜阳。四诊时患者诉头晕次数减少,余症皆有缓解,故继续守方治疗,以巩固疗效,方可获得效。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2项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ngkeji.com/hlzd/790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