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男,48岁,年3月3日初诊。
主诉:失眠3周。
病史:缘3周前情志不遂,致难以入眠,症状逐渐加重,甚则彻夜难寐,特来求诊。辰下: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寐,心烦急躁,纳差,口干,胸闷,二便尚调。舌尖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当归9g白芍9g柴胡12g
茯神15g白术9g薄荷(后入)6g
丹皮9g牡蛎(先煎)30g鳖甲(先煎)18g
栀子12g炒枣仁15g谷麦芽各12g
合欢皮20g
7剂,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
二诊(.3.10):睡眠改善,时有心烦,舌脉基本同前。上方加夜交藤20g、佛手12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3.24):已可入眠,眠浅易醒,心烦胸闷止,纳可,口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二诊方去白术、谷麦芽,加百合20g、青陈皮各12g,14剂,煎服法同前。
药后睡眠基本正常,复予上方调治2周而愈。
按语:《黄帝内经》曰:“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不寐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阳不入阴,阴阳不交。本案患者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故见胸闷、急躁易怒;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魂不宁,故见入睡困难,眠后易醒,醒后难寐;火热伤津,故见口干;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故见纳差。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此案乃肝郁化火证。故吾师治以疏肝清热、宁心安神之法,方投丹栀逍遥散加减。
方中柴胡,宗“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行疏肝解郁;当归为血中气药,补血活血;白芍宗“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之意,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肝病易传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以白术、茯神健脾益气,谷芽、麦芽健脾消食,四药同用,实土以御木乘,使营血化生有源,且茯神健脾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肝郁日久而化火,以丹皮清血中之伏火,栀子清肝热、泻火除烦,并导热下行。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合欢皮解郁和血,二药合用养肝宁心、解郁安神;牡蛎、鳖甲,滋阴潜阳、镇惊安神;少许薄荷疏散郁遏之经气、透达肝经郁热。诸药合用,疏肝健脾、清肝泻火、解郁安神。
二诊睡眠改善,药效已现,再加夜交藤养心安神,佛手疏肝理气;三诊已可入眠,纳复,肝郁脾虚之征已退,仍尊上法,去白术、谷麦芽,加百合养阴清热、除烦安神,青陈皮疏肝理脾,药后睡眠基本正常,加减巩固2周而愈。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