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化疗 > 临床表现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口渴医案一则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口渴医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2-3-3 15:32:17   点击数:

曾某某,女,46岁。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口干、口渴6年余,加重3年。

病史:患者6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持续性口干、口渴,渴欲饮水,喜饮冷饮,饮不解渴,伴心烦易怒、多梦等,医院,查血糖、血压、甲状腺功能、胃镜等均为正常,故未予重视治疗。3年前开始因口干、口渴长期未见缓解,间断就诊于数名中医,服用以清热为主的中药(具体不详)数月,然效果欠佳,症状逐渐加重,经朋友介绍前来求诊。辰下症见:口干、口渴,渴不欲饮,腰膝痠软,食欲不振,夜寐一般,小便少,大便尚调,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麦味地黄汤化裁。

生地黄12g山药9g山萸肉12g

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

麦冬12g五味子12g黄芪20g

山楂20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4.1):患者诉药后口干、口渴、腰膝痠软较前减轻,尿量较前增多,胃纳仍差,夜寐尚安,舌红苔薄白,脉细数。予前方上加谷芽12g、麦芽12g。续服七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4.8):患者诉药后口干、口渴基本缓解,小便正常,腰膝痠软明显改善,胃纳一般,夜寐尚安,舌淡红苔白,脉细沉。予二诊方上去泽泻,改生地黄9g,加红曲6g。再服七剂后,诸症悉缓。此后继续于吾师处以麦味地黄丸加减巩固调治月余,口渴等症未再复发。

按语:口渴在中医学中有口燥、口舌干燥、思水、欲饮水、大渴、烦渴、大渴引饮等表述,是指口中干燥少津,饮水不解或不欲饮水的一种病证。《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从“饮入于胃”到“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津液不能上承而出现口渴。

成无己云:“渴者,里有热也。”本案患者初起口渴时可见渴欲饮水,喜饮冷饮,饮不解渴,心烦易怒、多梦等里热之征。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患者口渴日久,阴津已伤,加之误用清热药,故而变症为口虽干而不欲饮,此为阴虚之象,无实火可据。金水相生,肾主藏精,主水液,肺朝百脉,主治节,肺肾阴虚,则津液亏虚,无以上承,故口干、口渴,渴不欲饮;肾阴亏虚,腰膝失养,故腰膝痠软;肾阴亏虚,气化不利,则小便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虚则先天之精不足,无以滋养后天,而致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细数亦为阴虚之征。四诊合参,辨为肺肾阴虚,气阴两虚证。

吾师治以滋补肺肾,益气养阴,方投麦味地黄汤化裁。麦味地黄丸原名八味地黄丸,原方由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而成,功擅滋补肺肾,养阴生津。方中山萸肉补益肝肾,五味子敛肺益肾;生地滋阴益精;山药甘平补气养阴;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化浊;牡丹皮味苦清泻肾火;麦冬味甘微苦,润肺养阴;黄芪健脾益气;山楂健胃消食。全方共奏滋肺益肾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使气阴得充,津液得复,则口渴自愈。

二诊患者药后症减,方药对证,已见成效,故守方续进以毕其功,因胃纳仍差,故加谷、麦芽健胃消食,以助胃纳。三诊患者口干、口渴基本缓解,小便正常,腰膝痠软明显改善,夜寐尚安,效不更方,仍守方加减巩固疗效。因小便已正常,故去泽泻,以防利水太过使阴液复伤;生地黄减量至9g,以防滋阴之力太过,反致阴阳失衡;胃纳一般,加红曲既可健脾和胃,又可消食活血以助运化。药后诸症悉缓,巩固调治月余而病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ngkeji.com/lcbx/789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