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患者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不是已经做了肺部CT,为什么还要做PET-CT?”、“PET-CT这么贵,可不可以不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PET-CT,在肺癌中有哪些应用价值。
PET-CT与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不同,它是PET和CT的结合。所谓PET,是利用一种高大上的正电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示踪剂,从分子水平显示人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及细胞增殖等状况。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两者结合可获得全身整体状况,能够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
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为18F-FDG(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它是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静脉注射后能反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状况。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比正常细胞快,能量消耗及所需葡萄糖也相应增加,因而肿瘤细胞内可积聚大量18F-FDG,呈现高代谢灶,经PET-CT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
那么PET-CT在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又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鉴别肺部结节或肿块的良、恶性,恶性病灶一般表现为高代谢病灶,而绝大多数良性病灶不摄取或轻度摄取18F-FDG。但也有小部分良性病变(如活动性肺结核、急性炎症等)出现18F-FDG高摄取。目前多数学者将SUV2.5考虑为恶性肿瘤,SUV介于2.0~2.5之间为临界范围。
其次通过对全身分层扫描可以对肿瘤进行临床分期,目前根据原发灶的大小及侵犯情况(T)、局部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TNM)将肺癌分为I-Ⅳ期。PET-CT能够辅助诊断其是否已经在纵膈淋巴结、骨、脑、肝等其他部位的转移,对制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最后PET-CT还可以协助我们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监测复发和转移,肺癌对放疗、化疗有效的反应可以首先在PET-CT上表现为代谢降低,随后才出现肿瘤的体积缩小或消失,因而PET-CT可在治疗的早期对疗效进行评价,并且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进而辅助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看完此文,你是否对PET-CT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但需要强调的是PET-CT并不能取代所有检查。比如PET-CT能够辅助鉴别良恶性,但病理活检仍然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再者,即使确认了肿瘤在脑部有所转移,仍需行头颅磁共振(MRI)进一步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程度等。因此,在肺癌的实际临床诊治中,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发展,其检查也会有所不同。究竟需要做哪些检查,还是交给你的主管医生吧!作者:李宁(赵琼胸部肿瘤团队)
来源:海堂在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