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2.7%,疾病控制率为%,即所有患者的肿瘤都皆得到稳定控制或者缩小。不同组织学类型、生物标志物状态都观察到较高的缓解率。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长达15个月,71.4%的患者1年内没有发生疾病进展。
*最终中位随访时间为15.8个月图1:肿瘤反应情况表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均可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联合化疗的模式。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5%;
未观察到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发生1例5级免疫相关肺炎;
没有出现由于副作用导致的患者死亡情况。不惧脑转移,低PD-L1表达水平也有疗效:这项研究的治疗结果,可以说是极大的鼓舞了人心,疗效的持久性和安全性也令人惊喜。甚至有脑转移的患者在一线治疗接受免疫组合疗法后,收获了超预期的生存获益。在此和读者们分享其中的两个病例。其中,一名肺腺癌有脑转移情况的患者,PD-L1阳性5%,TMB29突变/Mb。从年12月开始,这名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和安罗替尼的治疗,初步评估到了PR的效果,截至数据统计时,已持续治疗了19.1个月。从影像学评估图像中可以看到,治疗后首次肿瘤评估就观察到肺部和脑转移病灶明显缩小,并且在之后的治疗中持续缩小,脑转移病灶甚至达到了完全消失的状态。图2:1-3分别为治疗前、首次评估、数据截止时最后一次肺部原发灶的CT影像;4-6分别为治疗前、首次评估、数据截止时最后一次头颅MR影像另一位IIIC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PD-L1阳性90%,在年9月21日开始接受信迪利单抗和安罗替尼的治疗,初步治疗后评估为PR,截至数据统计时,对肿瘤仍有持续应答反应,持续治疗16.4个月。从CT影像中看到治疗2周期后病灶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空洞坏死,其后的治疗中持续缩小、塌陷,患者的症状也明显改善。图3:1-4分别为治疗前、治疗2周期后、治疗半年后、及数据截止时最后一次CT影像从以上两病例中,我们发现:当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使用信迪利单抗和安罗替尼联合治疗时,无论是否发生脑转移,PD-L1表达水平是高还是低,患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这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不错的福音,即便患者PD-L1表达水平不高,这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肿瘤也有超过1年半以上的持续治疗效果。
基于这项Ⅰ期临床研究取得的成功,鼓舞了研究人员继续探索信迪利单抗和安罗替尼联合治疗一线晚期肺癌的方案,目前一项随机、开放性、多中心,针对驱动基因阴性的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的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项目名称: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随机对照II期研究研究设计:试验组为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对照组为含铂双药化疗。主要入选条件
合格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标准:
年龄≥18周岁且≤75周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转移性(IV期)NSCLC(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和美国癌症分类联合委员会第8版TNM肺癌分期);不适用于EGFR/ALK/ROS1靶向治疗(无EGFR基因突变、ALK或ROS1基因融合突变);足够的提供质控合格的肿瘤组织或细胞蜡块以检测PD-L1表达(TPS,22C3抗体);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至少有一处影像学可测量病灶。位于既往放疗照射野内的病灶如证实发生进展可视为可测量病灶;既往未接受过针对晚期/转移性疾病的任何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对于既往曾接受过含铂辅助/新辅助化疗,或针对进展期疾病接受过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如疾病进展或复发与末次化疗药物治疗结束间隔至少6个月以上,允许入组本研究;允许无症状或经局部治疗后症状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入组,只要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中枢神经系统之外有可测量病灶
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至少2周内症状无加重
无需糖皮质激素治疗或首次研究药物给药前7天内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允许受试者接受姑息性放射治疗(包括针对症状性脑转移的颅脑放疗),但放疗需在入组前至少1周结束,并且放疗相关的毒性恢复至小于或等于1度(CTCAE5.0,脱发除外)。ECOG评分0-1分;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注:PD-L1阴性患者名额已满希望本次临床招募能给各位患友带来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早日战胜病痛。
医院列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