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炎炎夏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老人、小孩亦或者是成年人,都非常喜欢在酷暑难耐的时候吃上一支雪糕来缓解炎热的天气,对于大家来说,相信自己也有比较钟意的雪糕品牌,可能会在夏天来临的时候,就在家里屯上那么一些雪糕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如果大家是在外面的话,那么就可能会随便找一家商家购买雪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在商店的冰柜里精挑细选了几支雪糕,等到结账的时候就会目瞪口呆,因为这几支雪糕的价格可能就会高达几十元。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又是如何做的呢?是不情不愿的为了面子去付款,还是说嘟嘟囔囔的在老板的目光中把雪糕放回去呢?
不过,在此之前,可能我们还是需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雪糕价格从5毛、1元变成了10多块或者是几十块钱呢?
国产雪糕的价格变化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哪怕是90后的记忆中,可能对于雪糕的价格基本上也是在5毛钱、1元钱或者2元钱的时候,特别是大家都知道的“老冰棍”,售价仅仅5毛钱,由小贩们用着盖了棉被的大铁桶,走街串巷的售卖。
那个夏天,如果在游玩或者是放学之后,听到小贩们叫卖的声音,从父母那里要到5毛钱去购买一支“老冰棍”,就会感觉到深深地幸福。
不过,这种情况显然只停留在了童年的记忆中,因为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年左右,国产雪糕的价格就迎来了第一波涨价。
这一次涨价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奶价、仓储、物流成本等大大提升,雪糕的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基本上在这个时候,雪糕就告别了“1元以下”的时代,大多数雪糕售价都超过了1元钱。
紧接着,就是在年左右,雪糕开始从普通消费品升级成为了“高端产品”,这一时期,雪糕的价格开始节节攀升,飞涨至3到8元钱,更为关键的是,除了蒙牛、伊利和巧乐兹之外,当时国内销量最好的冰激凌品牌前十名中,都是国外品牌了。
这一时期的雪糕原材料、技术和其他成本,基本上没太大幅度的上涨,涨价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风风火火的“互联网+”营销下带来的,本就是一款消夏解暑的产品,华丽的变身了“高端休闲食品”,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雪糕的身价自然就倍增了。
网红雪糕的诞生
面对雪糕市场的新赛道,自然就会有国内的资本大佬们盯上了这块新的蛋糕,于是在年,打着“中国人自己的雪糕”的旗号的钟某高就此诞生,并且在随后被多家风投公司注资。
其实想一想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一家生产雪糕的公司能够拿到风投,为什么之前别的厂家就拿不到风投,这自然就是钟某高的本质,它并不是一家纯粹的雪糕品牌,而是一家靠贩卖情怀与新国货潮流的互联网公司。
至于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道理也很简单,钟某高每一年有多少资金投在产品的研发上,而又有多少资金是投在广告上呢?更为关键的是,钟某高的产品质量配得上它的价格吗?
在过去一点时间内,有很多媒体与自媒体对高价雪糕进行了吐槽,其实主要的对象就是钟某高,为什么在众多高价雪糕中,它钟某高会被提出来,就是因为它做的有些过火了。
比如说钟某高的雪糕价格普遍在10多元,甚至有高达66元的雪糕存在,而且在广告中宣称,自己产品的原材料都是进口于国外,还宣称自己的产品不加一滴水,这就出现了问题。
比如说它自己宣称产品中不加一滴水,但是在配料表中明晃晃的写着“纯净水”三个大字,这不但已经是在欺骗消费者了,而且也违反了广告法。
其次它在为自己雪糕价格昂贵时做的辩护时原材料来自于国外,所以价格就会高昂,那么在这里它就与自己宣称的“中国人自己的雪糕”背道而驰,毕竟如果你想要打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雪糕”,那么为什么不用国产的原材料,而要从国外进口。
如果所有的东西来自于国外,那么又怎么能说是“中国人自己的雪糕”呢?并且说实话,钟某高很多用到的水果都进口于国外,而有些水果根本就比不上国内的质量,不要想着说是国外进口的就更高级。
“天价”雪糕的未来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说,你之前提到了雪糕的高端品牌中大多数都是国外品牌,只有几家国产品牌,那么你为什么要抓着钟某高不放,而不去谈其他品牌,特别是国外的品牌呢?
之所以我不谈也很简单,其他国产品牌即使有高价雪糕,但大量的还是2元钱、3元钱的如今的平价雪糕,而钟某高的雪糕价格都非常昂贵,更为关键的是,大家基本上都在社交平台上看见过钟某高铺天盖地的广告,而其他商家的广告相对较少,所以自然要选一个典型来讲了。
另外就是说为什么不谈国外品牌,道理也很简单,比如说在10年前价格就高达30多元的哈根达斯,它的消费受众,好像并不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群,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入出的商店或者是大卖场,有多少哈根达斯在售卖呢?
高收入人群在10年前就是吃着哈根达斯的,他们也并不在乎雪糕的价格上涨或者降低,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影响,而潜伏在普通商店里的钟某高们,却对于大家的生活影响比较大。
毕竟你和三五好友一起游玩,你准备掏钱买点雪糕分给大家,正常来说10多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当你去结账的时候发现是几十元或者是块钱时,你还能开心的起来吗?
所以我觉得,钟某高这种国产品牌如果能够把价格降下来,其实也是能受到欢迎的,如果继续保持这种高价,弊大于利吧,大家可以看一看瑞星咖啡的事情,评价的咖啡也能够获益,而且口碑还非常的好,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如果你在商店拿到了一支几十块钱的雪糕,你会选择付账吗?还是说会重新换一支价格便宜的雪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