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日,中山大学肺癌研究医院肺癌靶向治疗论坛在湖南常德成功召开,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龙浩医院副院长梁剑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的肿瘤内科周宁宁、陈建华、邬麟,胸外科谷力加、陈炬、王文祥、张惠忠,放疗科胡永红,分子诊断及病理科邵建永、胡俊,影像科郑列,介入科唐田等多学科专家参加此次会议。
医院胸部内二科邬麟教授、医院胸外科周文杰教授与病理科邵建永教授分别就《精准医学时代肺癌诊疗策略》、《多原发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及《NSCLC患者TM耐药后检测进展》作精彩学术报告。
在疑难病例讨论环节,医院龙浩教授团队由司徒冬荣医生带来一个非常少见而有趣的病例。这位年轻的女性患者有结核病史,双侧肺均有一占位性病灶,通过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等均未找到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证据。龙浩教授团队实施诊断性手术,先确诊患者左侧病灶为肺癌,术后进行化疗及抗结核治疗。由于右侧病灶未见缩小,再次实施右侧肺的诊断性手术。患者双侧病灶病理诊断为粘液腺癌,基于该病理类型对化疗敏感性欠佳,手术治疗着实为最优选择。经过积极治疗,该患者不仅生存上得到获益,并且于今年年初分娩一健康的宝宝,生命的延续与传承给患者及医者们带来了莫大的鼓励和感动。龙浩教授团队对于该患者的全程管理非常成功,令听众受益匪浅。现场的专家们针对患者是双原发癌抑或一侧原发另一侧转移,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热烈探讨、提出多方面建议。
医院胸部内二科李佳医生代表邬麟教授团队进行病例分享。这位患者就诊时的临床分期为cT2aN1M0、IIA期,参加多学科会诊后在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患者淋巴结分期为N2,病理分期为pT4N2M0、IIIB期,病理类型诊断为腺癌且区域肉瘤样变。由于术后分期改变,患者再次参加多学科会诊,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半年后患者病情进展,二线治疗参加临床试验,应用最新的免疫治疗。患者首诊时为局部晚期,经过综合治疗已获得一年半的生存时间。此病例提示大家,非小细胞肺癌N2期患者在临床上多见,对于治疗模式的选择非常个体化,预后差异大。因此诊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密切沟通与配合,促使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对于该病例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差异,治疗方式的选择,专家们发表各自的观点,对邬麟团队的治疗方案高度认可,并且达成共识:肺癌多学科MDT模式的开展,可促进相关科室在肺癌领域的诊疗水平,共享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总结经验成果,使肺癌治疗达到“精细管理、精准医治”的新高度。
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医院、不同学科的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将推动我院肺癌综合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主编:医院胸部内二科
编审:邬麟、谭蕾
作者:江美林、彭文颖
摄影:彭文颖、江美林
小编:聂梦娜
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