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年6月19日,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肺癌、食管癌领域治疗,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肺癌及食管癌适应症的国产PD-1抑制剂。
此次获批的肺癌适应症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该获批基于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培美曲塞用于晚期/转移性EGFR-/ALK-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临床关键研究——CameL研究结果。
值此重磅喜讯公布之际,本医院马智勇教授接受专访,解读CameL研究对于我国NSCLC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阐述免疫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的突破进展,分析PD-1单抗与PD-L1单抗之异同,并就免疫联合治疗的趋势与前景发表了见解。本文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马智勇教授专访视频
“论坛报:卡瑞利珠单抗作为第一个国内自主研发获得了肺癌适应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它的一线联合化疗适应症的注册研究CameL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阳性结果,您如何看待这一研究结果给临床实践带来的影响?
马智勇教授:近年来,以恒瑞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医药企业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持续发力,并于近期陆续取得各项阳性研究成果。CameL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驱动基因阴性的非鳞NSCLC患者一线采用卡瑞利珠单抗+标准化疗,客观缓解率(ORR)从40%提升到60%,这一显著提升在既往临床研究中很难见到。无进展生存期(PFS)从8.3个月提升到11.3个月,这一数据可以与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一线TKI治疗的PFS相媲美,是了不起的一大进步。虽然OS结果目前还不成熟,但推测应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
基于CameL研究的良好结果,卡瑞利珠单抗成为第一个获批肺癌适应症的国内自主研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它的获批将直接撼动目前肺癌领域PD-1单抗的价格体系。国产药物因定价自主性会更亲民,进入国家医保更积极,无疑未来会拥有更大的药物可及性。而外企的PD-1单抗也可能因此大幅度降价,进一步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未来,期待国内医药企业能够在局部晚期甚至更早期的肺癌患者中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同时希望卡瑞利珠单抗能为驱动基因阴性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使得长期生存不再是梦想。
“论坛报: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绝对热点,可谓一次革命性的进步。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和传统治疗相比有哪些突破?
马智勇教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手段选择。与传统肿瘤治疗手段相比,免疫治疗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适应症广泛。目前,免疫治疗已在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肺癌、肝癌等多个癌种中显示出显著疗效。
二,免疫治疗的“拖尾”效应带来接近潜在治愈可能。从生存数据上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停药后仍可得到较长期的生存。据此推测,在更早期的患者中免疫治疗有望创造更为喜人的疗效。
三,整体不良反应比传统化疗小的多。已知的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多属于免疫原性的不良反应,可控可管理,3-4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正因为具备诸多优点,近几年全世界免疫治疗呈井喷式发展,目前免疫治疗药物开展的相关临床研究多达项以上。国内医药企业也奋勇争先,开展了大量免疫药物研发和相关临床研究,猜测将会有更多阳性成果。
不仅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免疫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肝细胞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比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等。这些成果对于现有治疗格局将会产生较大的冲击。
免疫治疗中,需要检测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等,来筛选可获益的患者。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免疫单药治疗即可获得很好的获益;对于PD-L1低表达的人群,可能免疫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此外,双免疫联合治疗也初现曙光,未来可能也值得期待。
“论坛报:与其他癌种相比,肺癌的免疫治疗相对走得较快,循证数据也相对更为充分。您如何看待PD-1和PD-L1这两大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
马智勇教授:无论是免疫治疗还是靶向治疗,起始研究往往都是小瘤种治疗中的进步;由于肺癌在全球和我国均是发病率、死亡率双第一的疾病,在肺癌治疗上有所突破,那将是革命性的进步。
目前研究最多的免疫药物主要是PD-1单抗和PD-L1单抗,二者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又或者双免疫联合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PFS和OS获益。同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和PD-L1单抗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前者作用于PD-1靶点,主要表达在淋巴细胞,后者作用于PD-L1靶点,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上。在NSCLC中,目前看到的研究以PD-1单抗居多,且成功的例子也多,而PD-L1研究相对较少。中医院王洁教授开展的一项纳入1万余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总体疗效上PD-1抗体略优于PD-L1抗体,不良反应二者相当。
未来,通过不同方式的联合治疗,PD-1单抗和PD-L1单抗在SCLC和NSCLC都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论坛报:目前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的一线治疗中有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等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您会如何做治疗决策?
马智勇教授:从临床角度来看,理想的治疗方案应当是越简单越好。PD-1单抗的系列临床研究从后线逐渐前推至一线,从单药逐渐拓展至联合,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了免疫联合治疗的优越性。
既往研究表明,免疫单药治疗用于PD-L1高表达(PD-L1TPS≥50%)的NSCLC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化疗,可显著改善其生存期,但对于PD-L1低表达人群,免疫单药的疗效与标准化疗方案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研究显示,PD-1单抗用药2年停药后,部分患者仍可长期生存,目前免疫治疗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后线16%可以达到一线29%,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如何能够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免疫治疗所带来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是一大关键手段。无论是进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是刚刚获批的恒瑞研发的国产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都已证实获益趋势,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论坛报:肿瘤免疫治疗在近10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中国的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与国外在免疫治疗领域是否存在哪些差距?未来如何才能让中国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发展得更快更好?
马智勇教授:就肺癌领域而言,之前我们看到了靶向治疗的发展,靶向药物曾被誉为上帝送给亚洲患者的礼物;但是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靶向治疗并不能使他们明显获益。免疫治疗的兴起,为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生机。免疫治疗发展历史不长,国内的免疫治疗研发虽起步略晚于国外,但发展较快。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恒瑞公司一样的民族医药企业开始致力于免疫药物的研究,而国外药企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