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免疫细胞俗称白细胞,包括先天性淋巴细胞、各种吞噬细胞等和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是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修饰培养,使其数量成倍增多,特异性靶向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兼顾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
2
多靶点肿瘤免疫干预
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即肿瘤标志物多种多样,表型各异。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大量的肿瘤标志物,我们称为肿瘤靶标,肿瘤患者的靶标种类和数量因人而异,只有找到患者特异性的集群靶标,实施多靶点个体化治疗才是提高肿瘤疗效的有效手段。
3
私人订制集群靶标
目前临床应用的肿瘤靶点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单一靶点,如基因检测,只针对EGFR、KRAS、ERCC1、RRM1、HER2等进行突变位点检测,阳性检出率很低,可供选择的抗体药物有限,且很快出现耐药,不能实现多靶点长效打击。
而集群特异性靶标可区分原发灶和转移灶,为患者私人订制治疗性集群靶标。治疗后通过芯片技术检测阳性靶标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订制下一疗程的靶标组合。
4
肿瘤案例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案例中的肺癌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在未经手术的情况下,单独选用免疫细胞干预。经过8个疗程的免疫细胞干预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精神、体力等均有明显改善
基本情况
患者李某,女,45岁。“右侧卵巢囊肿”行手术时,行X线片检查发现肺内病变,.8.1CT检查(胸部\平扫+增强)发现左肺基底段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24.5mm*22cm,双肺胸膜下可见多个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右侧腋窝可见结节状密度增高影,CT诊断为:左下肺基底段占位性病变考虑周围性肺癌并发双肺转移及右侧腋窝淋巴结增大,建议穿刺活检。
临床检查
.8.11间断咳嗽半月余后检查,CT示:左下肺占位性病变考虑周围性肺癌入附二院呼吸内科;
.8.14病理穿刺左下肺活检,结合症状及免疫组化结果,支持肺腺癌诊断,Ⅳ期。
.8.26行PET-CT检查左下肺检直径2.8cm密度肿块影,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肿瘤标志物(CEA\CA\AFP)、心电图、电子支气管镜、头颅CT(平扫+增强)均未见明显异常,后于.9.1-.9.22予以”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并予以护胃、止吐、增强免疫等支持对症治疗,共计进行2个疗程化疗,化疗后WBC降低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10.11胸部CT示左下肺肿块缩小)后因患者无法耐受化疗放弃化疗。
干预
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带来的呕吐等反应放弃继续GP化疗,寻求其他治疗方案,分别于年1月9日、2月17日、3月19日、4月23日行免疫细胞干预,整个干预过程患者自我感觉恢复良好,无任何不良反应,精神状况恢复明显,复诊
患者经连续8个疗程免疫细胞干预后
于.6.4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完全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测CEA:1.2ng/ml;CT影像对比.8.1片:左下肺基底段圆形肿块形态大小无变化,现大小为24mm*22mm,双下肺多个结节同首次检查,双下肺明显,右侧腋窝肿大淋巴结无变化,右肺中页纤维化病变,未见胸水和胸膜增厚。
结论
对于诊断为Ⅳ期周围性肺癌(腺癌)伴双肺转移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持续进行了4个疗程的免疫细胞干预,效果明显,在2个疗程GP化疗后联合免疫细胞干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咳嗽明显减少,影像学显示肿瘤控制良好,病程无进展,随访结果显示,近两年时间里患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干预前CT影像(.10.11)
治疗后CT影像(.6.4)
-End-
溯源生命SOYOUNGLIFE
中国国家技术B-iPSC落地转化唯一授权机构。同时在中国北京、美国波士顿、澳洲墨尔本设立主要运营中心及研发中心。溯源生命依托诺贝尔奖iPSC技术延伸-中国国家研究成果“B-iPSC全能干细胞”技术,并以此作为生命健康维护产品链的前沿,同时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美国杰克森实验室研究团队、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澳洲贝尔实验室,整合全球数十位顶尖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组成溯源生命专属的私人健康维护团队,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精准的生命延长服务。
SOYOUNGLIFE
weixin
一起分享细胞世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