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约2.5%的增幅。
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癌症筛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部分明白了癌症早筛的重要性……
癌症筛查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它可以让受检者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体检前,专业医生应仔细询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再做相应检查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常规项目、影像诊断(超声、钼靶、低剂量CT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内镜检查。体检报告应由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以上总检医生解读。癌症筛查并不是项目越多、价格越贵就越好。一是避免经济上的浪费,二是胸片、CT等有损伤性,做多了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6大高发癌症的“早筛攻略”
年美国癌症报告指出,过去20年,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25%,癌症筛查的推广功不可没。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6位的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应尤其注意。
肺癌高危人群:50岁以上,有吸烟史、肺癌家族史、肺部陈旧性病变(如结核灶),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中、长期接触辐射及化工制品的人。
主要筛查手段:普通X线检查、肺部低剂量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乳腺癌高危人群:35岁以上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5岁,长期服用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品等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乳腺触诊、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等。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0岁以上,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慢性结肠炎及肠息肉病史,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的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肛诊、大便潜血检查、结肠镜、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胃癌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病,喜食腌制、熏烤食物,吸烟酗酒、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
主要筛查手段: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蛋白酶原检测等。
肝癌高危人群:长期大量饮酒,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长期接触化学药剂的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超声检查、肝增强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食管癌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或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症状,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吸烟酗酒等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检查、食管功能测定检查等。
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90%以上,除了以上提到的6大高发癌症外,宫颈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均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并且治愈,因此癌症的早期筛查工作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