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转症状
如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柱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
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甚至出现高钙血症。
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和躯干骨近端,发生于脊柱者占50%,股骨占25%,肋骨和胸骨占12%。最容易骨转移的位置依次是:胯骨部位、脊椎部位、胸部肋骨部位、肩胛骨部位、腿部关节部位。
如何判断是否有骨转移的迹象呢?通常在确诊以后,如果这些部位出现酸涨、疼痛、不舒服,走路骨骼有异响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有骨转移了,这个医院做骨扫描,只要涉及这些敏感部位的疼痛,不舒服感,都应该首先考虑是不是有骨转移的迹象了。
总结:①骨痛/骨折;②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③碱性磷酸酶升高;④高钙血症。骨转检查方式1、PET-CT也就是常常说的派特;
2、ECT也就是通常说的骨扫描;
这2种检查方式都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是否已经骨转移了,对于骨转移的诊断PET-CT(派特)优于ECT(骨扫描)但由于派特费用昂贵,所以一般用骨扫描检测,骨扫也能非常准确的判断是否骨转移。
骨转移治疗方案(一)补钙、维生素D、蛋白质
钙片、海带、海苔一类的含钙高的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每天口服钙尔奇D两粒)。
(二)骨转针
通常是直接静脉滴注,21-28天是一个周期。
(三)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也就是觅友们口中说的“骨水泥”治疗。
在灭活肿瘤的同时能够尽量的固定骨折,或者是加固骨骼,从而保护临近的神经才能够达到止痛。
骨水泥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一种衍生技术,比较适用于承重骨溶性转移及非承重骨伴有疼痛的转移瘤。
(四)放疗
(1)单次放射适用于
①用于非中线骨转移;
②行动不便急需解决骨痛的患者。
(2)多次放射适用于
①因其他治疗止痛无效因疼痛需要放疗的骨转移患者;
②有骨折风险患者。
对大多数周围无器官组织的骨骼或重要结构的骨骼在初期的骨转移患者,治疗推荐单次大剂量放疗。推荐单次放疗用于活动及搬运困难的晚期骨转移患者。
放疗,是因为剧烈的疼痛,没有很有效的方案,放疗就是首选,咱们不能让患病的亲人遭受生死般疼痛的长期折磨。
(五)饮食和情绪控制
在采用合理治疗方案的同时,一定切记,抗癌最终依靠的是患者自身身体的抵抗力,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保证免疫力。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癌症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
骨转移饮食调整(1)宜多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抗肺癌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甜杏仁、菱、海蜇、海参、茯苓、山药、大枣、四季豆、香菇、核桃、甲鱼。
(2)咳嗽多痰宜吃白果、萝卜、芥菜、杏仁、橘皮、枇杷、橄榄、橘饼、海蜇、荸荠、海带、紫菜、冬瓜、丝瓜、芝麻、无花果、松子、核桃、淡菜、罗汉果、桃、橙、柚等。
(3)发热宜吃黄瓜、冬瓜、苦瓜、莴苣、茄子、发菜、百合、苋菜、荠菜、蕹菜、石花菜、马齿苋、梅、西瓜、菠萝、梨、柿、橘、柠檬、橄榄、桑椹子、荸荠、鸭、青鱼。
(4)咯血宜吃青梅、藕、甘蔗、梨、棉、海蜇、海参、莲子、菱、海带、芥麦、黑豆、豆腐、荠菜、茄子、牛奶、鲫鱼、龟、甲鱼、、淡菜。
(5)宜吃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鹅血、鲨鱼,蘑菇、桂圆、黄鳝、核桃、甲鱼、乌龟、猕猴桃、莼菜、金针菜、大枣、葵花籽、苹果、绿豆、黄豆、赤豆、、泥鳅、绿茶
使用唑来膦酸前应熟知的11个问题唑来膦酸使用方便、较为安全,但即便如此,唑来膦酸在使用中仍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了这些问题才能使唑来膦酸更好地应用于患者。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唑来膦酸的活性是氯膦酸二钠(第一代双膦酸盐)的倍,具有改善骨质、减少骨相关事件等作用。
1.唑来膦酸能够应用于成骨性骨转移的治疗吗?
因为双膦酸盐抑制了破骨细胞活性,成骨性骨转移能否应用唑来膦酸一度具有争议。现有研究证实,成骨性骨转移病灶中破骨细胞的活性也会增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可以减少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1]。因此,唑来膦酸可以应用于成骨性骨转移的治疗。
2.使用唑来膦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了解患者是否有牙科疾病,以及近期内是否有牙科手术史,这些情况可能导致颌骨坏死的发生;
②查明患者的肾功及离子情况;
③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本品;
④本药慎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同时应用,慎与利尿剂同时应用,因这些药物均能降低血钙;
⑤慎与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与沙利度胺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肾功能损害发生的风险。
3.唑来膦酸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①骨转移,能够减少骨相关事件(病理性骨折、骨痛、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综合征);
②骨质疏松(尤其是内分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
③配合其它药物治疗骨转移导致的高钙血症。
4.唑来膦酸的使用时限为多久?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肾功损害及颌骨坏死等事件的风险增加。使用唑来膦酸20次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是6.7%,使用36次的风险是31.7%[2]。现有结论认为,对于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应使用至不能耐受或一般情况显著下降。对于辅助治疗,每6月使用1次,有临床试验设计时限为3年。
5.唑来膦酸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
唑来膦酸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抑制VEGF实现),并与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
6.唑来膦酸有哪些不良反应?
①多数应用唑来膦酸的患者不会产生不适反应,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但用药前应充分向患者交代。
②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肾功能损害、颌骨坏死。
③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出现发热后可予解热镇痛药物。④应用本药后常有短暂的骨痛增加,也可有短暂的关节痛、肌肉痛。(可提前吃“西乐葆”预防)
⑤离子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低钙血症。
⑥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低血压。
⑦结膜炎。
⑧其它不良反应有:乏力、胸痛、腿部浮肿、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腹痛、吞咽困难、厌食。⑨本药的毒副反应多为轻度和一过性的,多数情况下在1-2天内自动消退。
7.唑来膦酸应如何使用?
成人每次4mg,使用ml的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溶液配注,滴注时间15分钟,治疗骨转移应每3-4周使用1次,辅助治疗为每6月1次。因唑来膦酸与钙可形成螯合物,忌与含钙溶液配伍。
8.双磷酸盐相关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
0期:临床未见骨坏死,但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和表现,可以使用止痛药物和抗菌素治疗;
1期:死骨产生,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和感染表现,可以使用抗菌素漱口,每季度随诊,并明确能否继续应用双磷酸盐;
2期:产生骨暴露及骨坏死,伴感染症状如骨暴露区红肿、疼痛,有或无溢脓,使用抗菌素漱口液及镇痛治疗,口服抗菌素;
3期:骨暴露及骨坏死,疼痛,感染,同时具有下列1项或多项表现:暴露或坏死区超过牙槽骨范围,造成病理性骨折,口外瘘道,口鼻腔相通,或累及下颌骨下缘或窦底的骨质溶解破坏。治疗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漱口液,镇痛及外科手术。
9.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应辅助应用唑来膦酸?
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应用唑来膦酸提高了5年生存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停经和激素情况与唑来膦酸的疗效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10.唑来膦酸有着怎样的作用机制?
唑来膦酸与骨有高度的亲和力,能够优先到达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被破骨细胞摄取,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最终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过程[4]。
11.绝经后内分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应如何应用唑来膦酸?
根据骨矿物质密度值检测情况,T≤-2.5,每6月使用唑来膦酸4mg,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1>T>-2.5,可以考虑使用唑来膦酸。下列因素存在2个或2个以上者,可以考虑唑来膦酸治疗,包括:T-1.5,年龄65岁,吸烟,有髋关节骨折家族史,50岁以后有脆性骨折史,BMI20kg/m2,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6月。也可应用FRAX工具(WHO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评估骨折风险,根据骨折风险制订治疗方案。
唑来膦酸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