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是种美妙的味道,而糖更是为食物增添风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
咖啡、豆浆、冰激凌、汽水、蛋糕、饼干、酸奶、巧克力.....只要你吃东西,甚至是普通的菜肴,比如红烧肉、炒青菜,都可能会摄入糖。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我们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应该控制在25g以下。然而,根据年的最新数据,我国人均每日摄入的添加糖已达30g。
糖摄入过量除了会让人肥胖,还会诱发多种慢性病、加速皮肤老化等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口腔健康。这些「糖」引发的种种危害,你真的了解吗?
糖到底有哪些危害?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除了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外,糖还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密切相关。
有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把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代替以相同能量的糖(蔗糖或果葡糖浆,含糖饮料常用添加物),会发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些变化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
换句话说,比起饱和脂肪酸,吃下同等能量的糖,对血脂的影响更大。
一项纳入17万多人的研究探讨了含糖饮料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者发现,每天多喝1份含糖饮料(1份=毫升,大约一听饮料),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6%,喝得越多,风险越高。
要限制的是
虽然一小瓶含糖饮料就具有「杀伤力」,但我们没必要把所有糖都拒于门外。
因为糖类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应该均衡地摄入。真正需要限制摄入的是「添加糖」,即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营养指南中建议: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5%以下,即约25~30克每天。
说到糖的种类,额外添加的「坏糖」主要是蔗糖或果葡糖浆,而不是淀粉、纤维素等「多糖」。
如果大家留意过饮料包装就会发现,大部分含糖饮料添加的就是白砂糖,而白砂糖95%以上的成分为蔗糖,少部分添加的是果葡糖浆。
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相对于淀粉等「多糖」,蔗糖及果糖可诱导血脂升高、胰岛素抵抗、血小板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能限制蔗糖及果糖的摄入,以上异常可得到明显的逆转。
为了健康,少吃点糖
减糖的核心知识,一定要掌握哦!1、减糖应减添加糖
各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或称游离糖)的摄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2、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
建议减少饼干、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
3、烹饪过程少加糖
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减少味蕾对甜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