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
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事实上:
小贝夸耀海藻的这句话,写透了他根本不爱海藻的真相。
人心如刀,只是走到最后才恍然醒悟,未免有些可惜。
压抑的背后那些无法脱口而出的爱欲的背后,往往是残酷的现实。
那时候他们尚且年轻,未曾想过想要得到一些东西,便注定要付出一些东西的道理。
海藻是个典型的小女人,如果按照一切按照规划来进行的话,那她未尝会落得如此下场。
但可悲的是:
她太过贪心了,两边都想要。
小贝是她自认为不会放手的退路,但可悲的是,从宋思明盯上她起,她便已经算是这个男人口中的猎物了,如何决定自己的去向和未来,根本就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何况,在跟着小贝的时候,口腹之欲尚且不能满足,又谈何别的问题?
从一开始想,小贝就一直想着压抑海藻的欲望,而不愿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对,这就是海藻未来的生活,晚餐有肉。
小贝的生活是,有肉就高兴了,这却不是海藻的目标。
快乐的人生应该是一亩土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是首先你得有土地有牛,然后才能招来老婆,然后才能生孩子,没有人说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亩土地两头牛的呀,连老农都能懂得这个道理。
现实的窘迫总是会逼迫人快速地成长。
即便海藻再如何单纯,但考虑到现实和生存,她还是很警觉的。
典型的案例便是小贝拉着海藻先逛街的时候。
他们俩拉着手在街头WindowShopping。用海藻的话说:“光看不买,捕捉时尚。”海藻永远不会买一件NewArrival的衣服,无论广告贴得多么凶,不管郑秀文、刘嘉玲还是外国影星,都不能撬开海藻大力水手把门的钱袋。海藻买的衣服,全部都是经典款式,5折以后的处理品。她在新款上市的时候拼命试穿,然后瞄准那一款,常来看,常来等,直到有一天变成下柜处理品。
即便海藻喜欢,但她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永远都是在否定自己的欲望和想法。
而小贝时常以不经意的语气来试探海藻,是否对高消费高物欲的东西有所求,是否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
现实是,小贝并没有驾驭海藻的能力,更没有和她走到一条线上的能力,所以他能够做的,便是束缚住海藻,束缚住这个姑娘,让他能在自己身边多待一会儿是一会儿。
我就知道,你现在已经完全不喜欢穷逛街的感觉了。
事实上,小贝很早就预感到了海藻可能会离开自己,但他自己始终都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海藻每次的回答都是不买不喜欢,可真的会有女孩子对高质量的生活没有需求吗?
最开始没有要求,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所以能够一直自己的平庸,愚昧,浑噩,可一旦接触到,感受到,享受到,就真的不会心动吗?
小贝或许压缩自己的生活和物欲已经成为习惯了,可现实是,海藻又真的受得了这种生活吗?
海藻承认自己是爱小贝的,可是同小贝在一起的生活,太压抑了。
如果说海萍之前说的只是引诱的话,那小贝则是最为现实的实践展示主义者,彻彻底底地给他展示了什么是生活上加精神上的压抑。
而今天过节时那把一块钱的芦苇花,更是在刺痛,甚至试探着海藻的心。
又是1块钱!1块钱看着不起眼,可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的1块钱堆积而成。1块钱可以给你带来欢乐,也可以带来悲伤。1块钱很渺小,可1块钱又暗藏能量。不晓得,今天的这个1块钱,会不会就是日后的那个1块钱呢?海藻若有所思地接过花,并没有如往日那样面带喜悦。男人在骗女人走进坟墓的时候,总是先罩点鲜花。因为有表象掩盖,你才不觉得害怕。
小贝带着一块钱一把的芦苇花回来,海藻的心里并没有为这次“廉价的快乐“而感到开心。甚至,她反倒是对此思索起了自己的未来。
去姐姐家的时候,自己的姐姐与姐夫因为一块钱而争吵,为了它的来去而争执,曾经美满的神仙眷侣,模范夫妻,正慢慢在海藻心中变了质,思己及人,海藻也不由得联想起了同小贝之间的这段关系。
小贝是爱自己的,自己也是爱小贝的,可人呐,总是贪心的。
如果没有宋思明的出现,或许她会坚守,愿意同小贝就这么过下去,平淡一辈子,过上他们预想的生活。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
在面对宋思明给的诱惑时,她动摇了。
她承认,有钱不用压抑自己的日子,真的太快乐了,也太肆意了。
现实的残酷现实的残酷性是二人未曾想到的。
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正如海藻利用自己向宋思明进行交易所换取的那六万块一般,兜兜转转,终不过是绕了一圈,换了一种方式,再次回到了对方的手上而已。
正如海藻,同小贝同宋思明之间的关系一样,一切不过是以另一种命运另一种方式来做循环罢了。
小贝与海藻最开始都是很相爱的一对,他们曾彼此都坚信未来一定会同对方一直在一起,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只要努力,就能拥有美满幸福生活。
可现实是:
他们都高估了人性,也高估了彼此。
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海萍与苏淳的前车之鉴,是他们在江州八年却始终买不起房子的事实;现实是生活的残酷与磨砺是数不尽的,现实是小贝与海藻一起买的那二两韭菜,现实是说不出口的自相矛盾。
更是窘迫的现实与挂在嘴边却总是差那么一点儿就能实现的理想生活。
海藻犹豫过,也沉溺过,但她还是选择了成全自己,在这段并不怎么纯粹的感情里,她再明白不过:
初恋固然美好,可宋思明的初恋又何尝不是他挂在心头上的白月光,却也还是不耽误她现在同自己纠缠在了一起,更何况,他还有妻子和孩子。
而小贝当初同自己在一起,又何尝不是贪图自己的这张脸呢?
何况,还有自己一贯吃硬不吃软的性子。
小贝也是一样的,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
她放弃小贝的根本原因在于:
他是个普通男人,并不能满足海藻的实际需求以及后续的未来畅想。
何况,仔细想想,自己选择小贝的时候,实际的供求关系其实她也早已想清楚了。
小贝给予了自己稳定的情绪价值和快乐,而自己的存在满足男人自尊心的同时,又能满足他装点自己门面的心愿和现实意义,而如此现成的一个人摆在面前,他又如何会不珍惜呢?
一切事物都是有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何况,在海藻看来,一切以情感,以利益,以婚姻所构成的种种关系,都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罢了——既然婚姻也是其中的一种,那她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能够满足自己,利好“有前途”的人呢?
所以,在种种诱惑之下,她沉溺于温柔乡中不能自拔,就这样选择了坠落。
何况:
真正让他们关系紧张的,是经济上的窘迫与现实的残酷,而非海萍借钱买房这件事。
放现实一点说:
如果小贝有车有房有存款,那他又会选择现在的海藻吗?
残酷地说,从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被划分开了,也早就被命运既定好了。
如果小贝什么都有,他有能够任性的底牌,他同海藻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或许他是否会同海藻产生交集,都未可知。
但悲催的是,小贝没有底牌,更没有可以输的资本,所以他才会小心翼翼,甚至让身边人也在不经意间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而海藻呢?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她不想,也不愿再把希望压在一个在她的眼中,只会算计且斤斤计较的男人手里了。
宋思明的出现固然诱惑到了她,但小贝接二连三地让她寒心,无法正常沟通的关系,也是二人关系走向冰窟的开始。
小贝说的一切都很在理也是事实,可有些问题不是只靠理性就能够解决的。
毕竟存在太久的矛盾,是没有办法靠一时之力拔除的。
克制欲望的残酷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贝与海藻的分手,更像是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原著里,海藻曾如此形容自己被小贝和宋思明爱着的感觉:
被人爱的感觉,要比苦苦追寻要好得多,当然,海藻并没有经历过求而不得的情感,有的女人就是很幸运,不必付出就有收获,小贝也好,宋思明也罢,带给海藻的,永远是多情的爱。
海藻未必贪恋的事是宋思明的情感,但在一个物质多于真情的环境之下,她也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了。
道理大家都懂,但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
事实证明:
欲望压抑久了,是会积郁成疾的。
宋思明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而海藻亦是如此,归根结底,这两个人当初能够走到一起,不仅仅只是利益的交换关系,还有在情感以及生活上的“臭味相投。”
最典型案例是海藻在冰激凌店的橱窗面前徘徊:
“海藻真的很想吃,但一想到小贝那么节省地在存钱买房子,她就不好意思奢侈,还有姐姐,每次都给妹妹买鱼或虾解馋,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一想到每个人都这么努力勤勉,自己若如此放任地腐败,会很内疚。”
以及宋思明对待白月光的怀念投射在海藻身上的情感外需。
“海藻的出现,或许就是上天为了弥补自己那失去的二十年。”
身边人勤俭持家举动,不免也影响到了海藻的思维和举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原生家庭的影响更是在这个小女人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而宋思明在青年时代的“得不到,”又是何等地现实!
这两个人的前几十年里,都被压抑着,被现实逼的没有主动权,而现在有了资本,他们自然也就逐渐开始看清了自己,也在不经意间走向了欲望的深渊。
与其说他们两个是在追求欢乐靡费,倒不如说是在补偿曾经的那个自己。
归根结底,终究是海藻对外界的诱惑动了心,而小贝的不够真心,也在面对磨难的时候,显露无疑,两个人终究都对现实选择了逃避罢了。
两个人的解脱被发现的那个雨夜,小贝与海藻的心都痛到了极致。
这是一种近乎无法压制的残酷与狼狈。
小贝是非常爱海藻的,海藻也是爱小贝,但这并不妨碍现实的残酷与海藻的背叛。
是否选择分手,小贝是权衡过利弊的。
到第五天上,小贝彻底醒了。一大早就坐起来,看身边的海藻被痛苦折磨得非常苍老的脸,带着惊慌、愧疚,不敢直视小贝,偶尔目光里会流露出一种“随便,爱谁谁”的决然。小贝突然就有些不舍得。这个小女人,跟自己到处搬家,在街头穷逛,上菜场买四两韭菜被人笑,两人绑着腿学三脚猫,趴在自己的背上让背着上楼,生日礼物只要一块价值两元八角的小蛋糕。说起来,自己是Nobody,可这个小女人却说,以后,我们俩会在一起,结婚。你叫贝利,你的儿子会叫贝肯鲍尔,你的孙子会叫贝克汉姆。我是一棵大树,发出好多枝杈,每个枝杈上都挂满果实,他们都叫我老奶奶、老太太,而你,就是那个被我踩在脚下的根。我越老,被你拴得越深。
但很显然,小贝明显高估了自己的忍耐力。
伤疤留下了就是留下了,即便那是没有痕迹的,但对心却足以造成永久性的上海。
何况,从海藻的背叛里,我们也可以窥得几分事实:
从一开始,小贝与海藻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维稳过。
小贝的那句“海藻好像快醒了”便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无论是原著中还是剧中的小贝,都在同海藻发生矛盾后,选择了和稀泥,却从不解决问题,总是试图想让问题的主导权往自己的那边倒。
但问题是,无论是在婚姻还是在情感中,两方都应该是具有主动权,是平等的,小贝的大男子主义,很早便隐匿其中了。
终于,累积的问题随着海藻舍不得删掉的那段短信爆发了。
而压死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
“海藻,我看,我们还是分了吧!两个人之间光有爱是不够的。信任比爱要重要得多。我如果整天都在想你今天和谁在一起,睡在谁的床上,和谁偷情,我就没法活了。”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面对。
在发现了海藻的背叛后,小贝是尝试过要修复这段感情的,但破镜即便能够重圆,却也补不回原来的样子了。
一切早有定数。
分开,是对两个人的解脱。
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海藻而言,还是对小贝而言,至少都是个“两全”的结局。
至少,对这段关系也算有了交代,对自己,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完满。
海藻与小贝之间,注定是无法走下去的。
何况,无论宋思明有没有出现,他们之间的问题也早已存在,即便不是他,也会有别人,不过是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罢了。
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成为了彼此曾经最好的怀念。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