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癌症患者约占全世界的1/4,每分钟便有6个患者被查出癌症。癌症不仅成为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日记者医院进行走访,对癌症患者治疗账单进行了调查,每位患者年人均总费用约为15万元。
治疗癌症主要分为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其中花费最大的是进口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治疗费用。这类药物价格奇高,并且不在医保范围,患者完全自费。
记医院采访了来自榆树县的患者王林先生(化名),他是一个晚期肺癌病人,无法手术,只能放化疗。前4次大夫给用的是国产化疗药,一共花了5万元左右。由于肝肾功能不行,血小板下降无法继续化疗,于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合格后换成了进口靶向药物治疗,一个月元。连续治疗6个月,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已经花了15万多元。
医院肺癌疗区的杨医生说,“事实上,一个早期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就能治疗。医院,就算不报销,可能也只需要花5万,但是如果是晚期患者并且身体承受不了一般的国产化疗药,只能依赖进口化疗药或只能口服进口靶向药,一年下来就需要30万元甚至更多。
乳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记者采医院治疗的李女士,她告诉记者,她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好,身体情况不好,所以选择了进口化疗药,四个疗程下来共花了12万元左右,之后又进行了放射性治疗20次,每次元,所有费用加在一起目前已经花费近15万元。
其他癌症,诸如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治疗费用也大致相同。
在采访中,患者一致反映,治疗费用大的根本原因是进口化疗药和进口靶向药价格非常高,进口的一支化疗药通常为元左右,进口口服靶向药每片元左右,一年下来,几十万元就花光了。
那么为什么进口化疗药如此昂贵呢?医院乳腺癌科主治医师刘医生介绍说,中国对恶性肿瘤药品的研发和制药处于落后水平,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靶向药物的仿制药,构不成竞争,靶向药物的药价自然降不下来。从西方进口的一线化疗药(含靶向药)价格十分昂贵,并且不属于国内医保范围,一个疗程下来,动辄十多万元。大多数患者在经济上难以承受,只能“望药兴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的抗癌药,每个品种大约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经历5至10年时间,为了收回成本,赚取利润,价格昂贵并不奇怪。
那么,同一款化疗药,国内与国外的药价相差多少?记者走访了医院药房进行了解。英国阿斯利康的“易瑞沙”每盒10片装售价元;瑞士罗氏制药“特罗凯”每盒7片装售价元;国产新上市的“凯美纳”21片装售价元,每日需服用3片,折合每日所需费用,分别是元/天、元/天、元/天;一个月所需药费约为1.5万元、1.8万-1.9万元、1.1万-1.2万元。,同一规格的印度版易瑞沙报价在港币(约元)至0港币(约元)不等。医院,英国易瑞沙的售价是一粒港币(约元),一瓶约0元,比内地便宜1元。
赫塞汀也是靶向治疗药物的一种,用于治疗部分胃癌、乳腺癌。毫克的赫塞汀在内地售价2元,香港约元,美国约2元,其中,内地与香港的差价约元,与发达国家中药价最高的美国的差价是元。
格列卫年在美国上市后,因为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显著效果,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接近奇迹的癌症治疗药物。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所以在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同样是这种药,在世界各国的售价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中国内地是元到元一盒,在香港是元到元,而在美国合人民币元一盒,在日本是一盒,在韩国只到元一盒。特别是印度仿制生产的这种药,药效几乎和正品药一样,价格却低到元就可以买到。
针对高昂费用,目前国家已采取了相关措施。一是由国内仿制了一些一线抗癌药品,以替代进口药品,如进口的化疗药培美曲赛,一支为2.3万元,而国内仿制品一支为1万余元,只相当于进口的1/2.3。二是由国家慈善总会牵头,采取买赠结合的方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如口服进口易瑞沙6个月后,由慈善总会免费赠药,直至产生明显耐药性为止。医院与西方药厂协作,对基因比对合格的患者,进行临床入主治疗,积累相关数据,免费提供药物。四是向印度有选择地进口一些仿制抗癌药品,从正常渠道购买,防止假冒伪劣药品混入。
据了解,酝酿已久的国家医保谈判首批名单拟在近日正式公布——历经半年的艰难谈判过程,最终入围的四家制药企业覆盖了跨国制药公司和本土创新药公司,而肿瘤药大幅度降价50%或将成为这一首次亮相制度的最大看点。
首批国家药价谈判5个品种分别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治疗慢性乙肝的韦瑞德(GSK)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涉及制药企业分别为英国阿斯利康、瑞士罗氏制药、浙江贝达、英国葛兰素史克和美国新基制药。如果此次国家卫计委药品谈判成功以后,卫计委还将考虑纳入相关的药品报销目录,使药价得到降低。同时,全国推行大病保险后,要对二十几种疾病进一步给予补偿;在谈判降价的同时,卫计委也注意在国内对仿制药的研发、国产化。
当记者向患者谈及上述消息时,患者们充满期待,并表示,这真是患者的福音呀,一旦实现就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治疗的信心和希望,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正翘首以盼。(记者李丹)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刘怡彤
主编:佟燕玲监制:周景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