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中医的用药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综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朴炳奎几十年来对肺癌的认识及其辨证论治,可谓是朴老治疗肺癌毕生的经验精华所在。小编在此分享出来,供各位品读、收藏!
用药特点
除了总结归纳肺癌的基本治则治法外,朴炳奎教授在多年临床中还对组方用药的技巧颇有心得,别具一格。
1.善用引经药
药物归经理论是中药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少量引经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药直达病所,药半而功倍。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常用引经药物有桔梗、杏仁、桑白皮等;肺癌肝转移常用引经药为穿山甲、柴胡、郁金等;肺癌脑转移常用引经药有石菖蒲、郁金、全蝎、益智仁等;肺癌骨转移常用引经药有牛膝、骨碎补等;肺癌淋巴结转移常用引经药为夏枯草。
2.重视对药
对药是两种药物性味、归经、效用相辅相成,共同应用时能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或者产生新的功效的药物组合。根据临床辨证经验,朴炳奎教授总结出部分对药:①太子参–沙参,培土生金: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本草再新》云:“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咳。”《饮片新参》云:“补肺脾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本草汇言》云:“治一切阴虚火炎,似虚似实,逆气不降,清气不升,为烦、为渴、为胀、为满、不食。用北沙参五钱水煎服。”总之,太子参、沙参合用,一为补气,一为养阴,两者相须为用,药力大增,既能补气生津,又可养阴清肺,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此两药药性平和,尤适于体虚不受峻补之证。②薏苡仁–益智仁,健脾益肾:薏苡仁健脾补肺,《药性论》载其“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朴炳奎教授常取其健脾补肺作用,治疗肺癌患者见脾虚便溏、食欲不振、乏力者;取其清热排脓作用,治疗肺癌患者合并感染、咯吐脓血者。益智仁辛温,功可补肾固精,温脾止泻。《医学启源》云:“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智散”载其“治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肺癌患者的泄泻,取其固涩的作用。此两药不仅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而且能够健脾益肾,一方面能够扶助先天之本,另一方面培补后天之脾土,故朴炳奎教授常常配对使用。③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解毒抗癌: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入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及消痈活血作用。《广西中药志》载:“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泉州本草》云:“清热散瘀,消肿解毒。治肺热喘促,咳逆胸闷。”故对于防治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益。土茯苓味甘淡而性平,为利湿解毒之佳品,常用于湿热毒盛的各种肿瘤。《本草药性备要》云:“消毒疮、疔疮。”白花蛇舌草、土茯苓两药既能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用治热毒壅盛、痰湿郁滞为主的肺癌及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④贝母–桔梗,化痰止咳:《本草汇言》云:“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本草纲目拾遗》云:“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珍珠囊药性赋》云:“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正如《本草求真》所言:“桔梗系开肺气之药,可谓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剂。”桔梗升提肺气,助卫气之布化,贝母下气化痰,此二药一宣一降,共奏宣降肺气之功。临床上用于肺癌咳嗽痰多者,既可清热化痰,又能理气止咳。⑤侧柏炭—仙鹤草,收敛止血:侧柏叶性微寒而苦涩,既可凉血止血,又能化痰止咳,止血多炒炭用。《药品化义》云:“侧柏叶,味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仙鹤草味涩收敛而性平和,归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仙鹤草与侧柏叶配伍应用,可用于阴虚之咯血患者。⑥椒目—龙葵,消饮逐水:椒目苦寒,归肺、肾、膀胱经,功可消饮逐水、顺气降逆。龙葵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作用。《本草纲目》载龙葵能“消热散血”。《救荒本草》载其“敷贴肿毒金疮,拔毒”。两药均善化痰饮,合用相辅相成,功专消饮通痹、逐饮宽胸,朴炳奎教授常用于肺癌伴胸腔积液者,取得满意效果。
3.借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朴炳奎教授作为当代中西医结合肿瘤大家,对中药在治疗肿瘤上的应用不拘泥于原有的功效,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中药理论的发展。对于现代药理学对抗癌中药的研究,采用批判接受的方式来观察,以临床疗效为最终判断标准,推动了抗癌中药的发展。常用现代药理证实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半边莲、蜂房、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海藻、夏枯草、王不留行、蒲公英、猫爪草、皂角刺、七叶一枝花、穿山甲、莪术等。
4.方小药轻
肺为清肃之脏,又称娇脏。朴炳奎教授主张用药宜轻缓平和之味,忌攻伐重剂,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朴炳奎教授临床用药平均剂量以10g者居多,每个处方的药味不超过18味,也体现出“制小方,和而缓”的特点。可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5.核心处方和加减
各种肿瘤都有其最核心的病机和常见表现,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有自己的核心处方。朴炳奎教授认为肺癌以肺脾两虚多见,治疗宜培土生金,以益气为主,佐以养阴。核心处方以黄芪、土茯苓为君,此二药一补一攻,充分体现了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强调扶正与祛邪相合的学术思想;沙参、桔梗、太子参、炒白术为臣,沙参和桔梗养阴清肺、祛痰利气,太子参和炒白术补气健脾,属“虚则补其母”,意在“培土生金”;炒三仙为佐,反映出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注重脾胃中焦、顾护胃气的学术思想;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在此基础上加减配伍的常用药物如下:
(1)扶正培本类:如枸杞子、女贞子、山药、益智仁、沙参。主要功效是健脾益肺、滋补肝肾。这些药物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补益类药物,如肺脾两虚证多加用沙参、山药。
(2)清热解毒类:如金荞麦、白英、薏苡仁。这些经研究证实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经常与核心方配伍使用,属朴炳奎教授辨病治疗的经验体现。
(3)理气化痰类:如半夏、瓜蒌、陈皮、茯苓。朴炳奎教授辨证论治肺癌仍以扶正培本为主,清热解毒为辅,兼以理气化痰。
以上三种主要治法的代表药组是:山药–薏苡仁–法半夏,分属肺、脾、肾三脏,反映出朴炳奎教授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肺、脾、肾三脏,在着眼于调治肺脏本身阴阳气血的同时,格外注意培补先天与后天之本,充分体现出“养正积自除”的学术观点。
在随症加减方面也体现出朴炳奎教授的临证特色,如咳嗽、咳痰较重者,可加前胡、射干止咳化痰;咳痰带血者,可加仙鹤草、生地炭、侧柏炭收敛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生白术、肉苁蓉润肠通便;伴有胸腔积液者加龙葵、花椒目、葶苈子以利水渗湿;伴有脑转移者,多加用石菖蒲、郁金引经直达病所;骨转移患者多伴有疼痛,加延胡索、柴胡以理气止痛;放疗后患者多见毒瘀互结,常加用鸡血藤、赤芍以解毒活血,等等。
辨证论治
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朴炳奎教授把肺癌临床常见分型总结为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内阻证和气阴两虚证五个类型。针对五种类型拟定了常用方剂及加减变化,方便临床推广应用。
1.肺脾气虚证
主症:神疲乏力,气短,纳呆,易汗出,眠浅,大便正常或便微溏,小便调,舌质淡红或淡白,舌体微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健脾补肺。
方药:四君子汤合桔梗汤加减。药用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清半夏9g,陈皮9g,桔梗9g,苇茎12g,生苡仁30g,草河车9g。
2.肺阴虚证
主症: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黏难咯,口渴,纳可,心烦少寐,大便干,小便调,舌体瘦小,舌质偏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麦味地黄汤合二母宁嗽丸加减。药用麦冬9g,生地黄9g,牡丹皮9g,山萸肉9g,五味子6g,知母9g,浙贝母9g,全瓜蒌15g,夏枯草9g,白英9g,白花蛇舌草15g。
3.气滞血瘀证
主症:咳嗽,痰量适中,胸闷气短,胸痛,痛有定处,胁肋胀闷,纳差,食后腹胀,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银花甘草汤加减。药用当归尾6g,赤芍9g,仙鹤草15g,薏苡仁30g,金银花9g,夏枯草9g,龙葵9g,元胡9g,贝母9g,半枝莲15g,莪术9g。
4.痰湿内阻证
主症:咳嗽,痰多,气短胸闷,恶心,纳呆,二便调,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陈皮9g,半夏9g,茯苓9g,白术9g,党参15g,生苡仁30g,杏仁9g,瓜蒌15g,黄芩9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
5.气阴两虚证
主症:咳嗽,痰少或无痰,咳声微弱,神疲乏力,气短喘促,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渴,舌体瘦小,舌质红,苔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用生黄芪30g,沙参12g,麦门冬12g,百合12g,玄参9g,鳖甲9g,地骨皮9g,浙贝9g,杏仁9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朴炳奎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撷萃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花宝金,侯炜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