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相关肿瘤诊疗规范(版),笔者整理了13个要点,让我们全方位学习一下「原发性肺癌」。
1.肺癌的分型主要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约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80%左右。
其他少见类型包括:腺鳞癌,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小涎腺来源的癌等。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
2.危险因素有哪些?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主要见于女性。
室内污染(室内燃料和烹调油烟);
室内氡暴露(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等,);
室外空气污染;
职业因素(石棉、石英粉尘等职业接触);
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其他因素(营养及膳食等,与肺癌的关联尚存在争议)。
3.肺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咳嗽(最常见),咯血(通常为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发热,喘鸣;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胸腔积液,声音嘶哑等;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脑转移症状(头痛、恶心、呕吐),骨转移症状(剧烈且不断进展的疼痛);
肺癌的肺外表现:杵状指(趾)等。
4.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SCLC:NSE和ProGRP是辅助诊断的理想指标;
NSCLC:CEA、SCC和CYFRA21-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NSLCL的诊断。SCC和CYFRA21-1对肺鳞癌有较高的特异性。
注意事项:
①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密切相关,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宜直接比较;
②不合格标本如溶血、凝血、血量不足等可影响凝血功能、NSE等肿瘤标志标志物甚至肝肾指标等的检测结果。
③标本采集后需尽快送检到实验室,标本放置过久可影响Pro-GRP等肿瘤标志物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
(滑动查看具体注意事项)
5.影像学检查的选择X线: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一旦X线胸片怀疑肺癌应及时行胸部CT扫描;
胸部CT: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MRI:对禁忌注射碘对比剂的患者,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脑增强MRI应作为肺癌术前常规分期检查;
PET-CT:对于下列情况推荐使用PET-CT:
a.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b.PET-CT对于淋巴结转移和胸腔外转移(脑转移除外)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c.肺癌放疗定位及靶区勾画;
d.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
e.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残存/复发,
f.辅助评价肺癌疗效(尤其是分子靶向治疗);
超声:主要应用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等部位及脏器转移瘤的观察;对于胸腔、心包腔积液的检查及抽液体前的定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骨扫描: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
6.肺癌手术适应证单从肺癌角度考虑,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是T1-3N0-1M0期的病变;
相对适应证:部分T4N0-1M0期的病变;肺癌争议比较大的手术适应证是T1-3N2M0期的病变;
肺癌探索性手术适应证包括部分孤立性转移的T1-3N0-1M1期病变。
手术禁忌证:
肺癌病期超出手术适应证范围;
全身状况差,KPS60分,结合ECOG评分考虑;
6周之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不能满足预定手术方式;
75岁以上颈动脉狭窄大于50%、75岁以下颈动脉狭窄大于70%以上;
80岁以上病变需要行全肺切除者;
严重的、不能控制的伴随疾病持续地损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者伴随疾病;⑨患者拒绝手术者。
7.基因检测的时机、标本、种类Ⅱ~ⅢA期NSCLC、N1/N2阳性的非鳞癌患者及小标本鳞癌患者:进行EGFR突变。
晚期NSCLC患者:常规进行肿瘤组织的EGFR基因突变、ALK和ROS1融合基因检测。
有条件者可进行Braf突变、C-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Her-2突变、Ret融合基因等检测和PD-L1免疫组化检测。
不能获得组织的晚期NSCLC患者:可进行血液EGFR检测;
ALK和ROS1融合基因检测,不推荐首先使用液体活检标本;
推荐对EGFRTKIs耐药患者进行EGFRTM检测。
组织学检测为金标准,在组织不可获取时,血液ctDNAEGFRTM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
8.NSCLC放疗的适应证I期NSCLC患者医学原因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大分割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推荐SBRT;
术后的NSCLC患者,若术后病理切缘阴性而纵隔淋巴结阳性(pN2期),除了常规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外,可加用术后放疗,建议采用先化疗后序贯放疗的顺序;
对于切缘阳性的pN2期肿瘤,如果患者身体许可,建议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对切缘阳性的患者,放疗应当尽早开始;
因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Ⅱ~Ⅲ期NSCLC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应当给予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结合同步化疗。
对于有广泛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部分可以接受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放射治疗以达到姑息减症的目的。
当患者全身治疗获益明显时,可以考虑采用SBRT技术治疗残存的原发灶和(或)寡转移灶,争取获得潜在根治效果。
9.小细胞肺癌的放疗适应症
局限期患者建议初始治疗就行同步化放疗或先行2个周期诱导化疗后行同步化放疗。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也可行序贯化放疗。
如果病情允许,局限期SCLC的放射治疗应当尽早开始,可以考虑与第1或第2个周期化疗同步进行。
如果病灶巨大,放射治疗导致肺损伤的风险过高,也可考虑在第3个周期化疗时同步放疗;
广泛期SCLC患者,远处转移灶经化疗控制后加用胸部放疗可提高肿瘤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10.SCLC预防性脑照射局限期SCLC患者,在胸内病灶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推荐行预防性脑照射,达到部分缓解的患者也推荐行预防性脑照射;
广泛期SCLC在化疗有效的情况下,行预防性脑照射亦可降低SCLC发生脑转移的风险。
预防性脑照射推荐时间为所有化放疗结束后3周左右进行,广泛期SCLC全脑预防照射的决定应当是医患双方充分讨论,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后确定。
11.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完全切除的Ⅱ~Ⅲ期NSCLC,推荐含铂双药方案术后辅助化疗4个周期。
辅助化疗始于患者术后体力状况基本恢复正常,一般在术后4~6周开始,最晚建议不超过手术后3个月;
新辅助化疗:对可切除的Ⅲ期NSCLC可选择含铂双药,2~3个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手术一般在化疗结束后2~4周进行。建议围手术期化疗共进行4个周期。
12.肺癌的化疗原则KPS60或ECOG2的患者不宜进行化疗;
白细胞<3.0×/L,中性粒细胞<1.5×/L、血小板<×/L,红细胞<2×/L、Hb<80g/L的患者原则上不宜化疗;
肝、肾功能异常,实验室指标超过正常值的2倍,或有严重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者不宜化疗;
在化疗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考虑停药或更换方案:
治疗2周期后病变进展,或在化疗周期的间期中再度恶化者,应当停止原方案;
化疗不良反应达3~4级,对患者生命有明显威胁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除常规应用止吐药物外,铂类药物除卡铂外需要水化和利尿;化疗后每周2次检测血常规;
化疗的疗效评价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或RECIST疗效评价标准。
13.肺癌的预后如何?TNM分期是预测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最主要也最稳定的指标。
我国肺癌预后数据:
本文整理自《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
来源:肿瘤时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