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县傈僳族深居大山,火草遍山皆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勤劳聪明的傈僳族先辈们很早就发明了火草织布技艺,并在本民族内相传至今。傈僳族自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系将于山坡采来的火草叶撕下背部的膜,把火麻杆剥下皮后,分别捻成线,再用织布架自织成布。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草线,一梭为麻线,然后交织而成。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采、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加工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是靠她们的双手亲自来完成。纺织火草布的过程和手工纺纱织布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用来纺织的材料不一样。混合纺成布制作女性衣裙、男性衣裤和挎包等。
火草织布技艺是德昌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结晶,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瑰宝,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年,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被录入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目录。
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南山乡杉木沟村生活着“傈僳族”的少数民族
他们能歌善舞,热爱生活。
63岁的熊国秀是村里的退休教师,也是《傈僳族文化》的传承人。
熊国秀在展示他们织的火草布
火草生长于海拔1,米至3,米的地区,多生长在荒坡、树林和草丛中。
夏天火草繁茂是采摘的最佳时机
夏天火草繁茂是采摘的最佳时机
夏天火草繁茂是采摘的最佳时机
火草每株有5~10片叶子,叶背为薄膜状的白色纤维,可以撕下捻线,多与麻或棉混织成布料。
为了不让该技艺失传,老人口传身教。
为了不让该技艺失传,老人口传身教。
从火草叶撕下捻成的线
绕制火草线
绕制火草线
绕制火麻线
92岁老人也在理火麻线
绕制火麻线
绕制火麻线
绕制混纺线
绕制混纺线
传统技艺织布
传统技艺织布
传统技艺织布
传统技艺织布
传统技艺织腰带
传统技艺织腰带
传统技艺刺绣
传统技艺刺绣
火草布制作的裙子和腰包
火草布制作的裙子
程从信赞赏